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INNOVATION TEAM
创新团队
首页 > 创新团队 > 正文

智能导航技术及其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

2018年01月25日   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1548

李擎,博士,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带头人,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物联网研究会理事。三十年来,一直在运动体姿态测量、导航与控制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专家简介

  李擎,博士,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带头人,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物联网研究会理事。三十年来,一直在运动体姿态测量、导航与控制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发明的加速度计固有频率结构设计法和等效电子模型设计法,使国家高新工程配套的高动态加速度计实现批生产,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获得“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机器学习的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香港联合项目“全织物皮肤变形仿生搜救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人才强教-创新人才项目“无人机的导航与制导方法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协同创新项目“无人船自动避障和姿态感知功能设计与开发”。项目起止日期:2004年1月——2016年12月。

  本项目历经12年,是针对移动机器人面对任务的多样化,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自主穿梭于室内外、空旷和遮挡等复杂环境下的导航需求,突破了不确定性环境认知、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创新点包括:捷联视觉可行驶区域认知方案;大尺度环境下的增量地图的实时构建方法;速度匹配智能对准方法;导航参数智能估计方法。

  其智能导航相关技术产品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理工、星网宇达、德维创盈、青铄鑫业等高校和企业推广,应用于车辆、轮式机器人、蛇形搜救机器人、信息化武器装备、消防救援装备等导航、制导与测距装置。部份成果随系统参加国庆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系列技术与产品近两年实现经济效益超1.22亿元。

  实验室简介

  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依托,在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三个二级学科基础上交叉融合,紧密结合高速列车、机器人、物联网、车辆、舰船和飞行器等高动态环境下运动体的位姿测量与姿态控制的迫切需求,围绕高动态惯性器件、高动态导航领域的共性与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技术三个主要科研方向,探索新机理、新方法,发现新效应、新规律,并转化为具体应用成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与控制技术应用产品,强化优势地位,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创新拔尖人才。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人,副教授15人约占41%,博士后2人,32人拥有博士学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核高基子课题、北京市精机工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国防973子专题、武器装备演示验证和国防“十三五”预研项目、北京市人才强教和科技面上项目、高速列车惯性导航以及陆用车辆导航系统研制等数十项科研项目,相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2项。科研成果随系统参加了国庆6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在推动学科、行业发展,解决国家、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奖励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