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REWARD DYNAMICS
颁奖剪影
首页 > 颁奖剪影 > 正文

2022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主论坛在苏州顺利召开

2023年05月25日   来源:     

2026

5月7日上午,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主论坛在金鸡湖畔召开,邀约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企业精英相聚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创新之城,旨在共享新技术和新理念,共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共话科技创新和苏州发展大计,这对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我国智能科学技术赋能行业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技术、智能经济与数字化产业已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在苏州工业园区探索人才赋能产业创新集群的应用示范,通过建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机制,将人才智慧与高端创造汇聚成产业创新的蓬勃力量。

5月7日上午,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主论坛在金鸡湖畔召开,邀约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企业精英相聚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创新之城,旨在共享新技术和新理念,共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共话科技创新和苏州发展大计,这对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我国智能科学技术赋能行业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进行致辞。他表示:


当前苏州正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力争在全球更高坐标系的谋划发展,引进一批前沿引力,资源集聚力,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如何在行业创新应用和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学会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项目优势和智库优势,赋能苏州抢抓全球科技发展的先机,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群,民营领军群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

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与产业格局。针对这一情况,戴院士提出了几点设想:
第一,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顶层谋划。每年发布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产业化白皮书,参与或主导人工智能领域行业标准和共性标准的制定。
第二,聚集传统产业转型需求,链接学会和高校院所的资源与地方企业共同承担省部或国家级项目,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蓄水池。
第三,建立颠覆性技术项目库,邀请获奖项目团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交叉创新联合体,推进地方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揭榜挂帅的机制,打通制约技术发展和创新升级的壁垒。
第四,突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大赛的项目征集,通过创新体系积极的示范作用助推一批技术转移和成果的转化项目落地。
接下来,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
智能机器行为与自动驾驶
郑南宁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智能: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
蒋昌俊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的情感交互
任福继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日本工程院院士
拥抱人机共生同创的新时代
郭毅可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
从ChatGPT到言犀:大模型发展 及产业化落地
何晓冬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
金属3D打印、认证及自动化
吴鑫华 蒙纳士苏州高级副校长、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脉冲摄影原理与超高速相机
黄铁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阶跃及产业影响
刘聪 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AIGC时代的智算经济
姚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博弈交互学习: 一种复杂系统决策问题的求解范式
兴军亮 清华大学教授
新时代AI计算的挑战与Transformer硬件加速的研究
王中风 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
天球时空基准
徐颖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主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变革的创新与挑战展开讨论。随着数字孪生、元宇宙、大模型等技术不断涌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深水区”,如何才能抓住未来产业数字转型的真需求从而研发出提升核心业务的解决方案?怎么看待当下由GPT带来的AGI浪潮?新一轮的AI竞赛真会催生出万亿级别的市场吗?哪些企业可能会失去未来的行业竞争力?哪些行业将面临新兴AI技术的巨大挑战?当大数据、大算力和大模型等因素主导AI技术发展时,您认为跟应用场景需求融合最深的核心技术有哪些?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各位专家学者基于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激烈思想碰撞,得到了行业学者和产业界高度关注。

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奖励资质